• 当天更新视频:5部 视频总数量:7828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格  »  教师资格  »  儿童哲学

儿童哲学截图

儿童哲学 全集

评分:
视频类型:教师资格
人气:加载中...次点播
更新时间:2011-11-12 10:55

儿童哲学详情

儿童哲学内容简介:

听说过《儿童哲学》这门课程吗?幼儿教师的工作也有哲学层面上的学问吗?原以为幼儿教师,无非就是教孩子们唱唱儿歌,跳个舞蹈,画个简笔画,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直到近期收录关于幼儿教师专业的视频教程,才发现,这个专业会有这么深的“水”。今天更令人惊奇的是,居然有《儿童哲学》这门课。而且,这一课程或者说是专业,已经在国际上开展多年,形成众多的研究成果。下面的这篇关于儿童哲学的论文,作者叫钱雨。而视频教程的主讲是西师的么加利老师。

当前儿童哲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分别以美国教育家李普曼和哲学家马修斯为代表。他们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儿童哲学”的概念,并随后在各自的著作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但他们的研究志趣各有不同,对“儿童哲学”的意义持有不同的理解,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教育家李普曼(Lipman)和哲学家马修斯(Matthwes)都是儿童哲学领域的先驱。他们同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儿童哲学的概念,并随后在各自的著作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作为最早提出儿童哲学概念的学者,李普曼在其1969年的著作《Harry Stottlemeire’s Discovery》(《聪聪的发现》)中首次使用了“儿童哲学”一词。随后,李普曼多次提到儿童哲学的概念,并在其1988年版的《走进学校的哲学》一书的尾声中,将最后一章的题目定为“儿童哲学”。马修斯则从理论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化、学科化的阐述。尽管他们研究的是同一领域,但他们的研究志趣各有不同,并以其不同的儿童哲学观影响了儿童哲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一、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hood)”

(一)成人哲学就是儿童哲学的理想化

马修斯1929年7月出生在阿根廷,在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和田纳西州长大。他对“儿童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hood)”的思考起源于1963年。当时他是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位哲学教授,经常困惑于不知该如何为大学生们讲授“哲学导论”这门课。许多学生觉得哲学是门无用的课程,也不认为从事哲学是人类自然而然的行为。于是马修斯努力向他们证明,当他们许多人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进行哲学的思考。这种努力使得马修斯对“儿童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修斯认为“在某种方式上,成人哲学不过是儿童哲学的理想化,是成长中的儿童在认知能力或道德能力受到威胁时,对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的理性重构。”他在1980年的著作《哲学与幼童》中就指出,儿童能够自然而然的提出问题,发表评价,甚至进行哲学家式的思考和推理。“作为成人研究对象的哲学可被看作对儿童提问的成熟的回答。”他自己6岁时关于宇宙起源的想法,就与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十分相似。他以自己的童年经历证明了这一观点。当时,他问妈妈宇宙到底是怎么来的,妈妈答不上来,而他却用了一个类比做了回答,“我想,这就像有人画了一个圆。画的时候要是你在边上,就知道圆的起点在哪里。但现在再看的话,就说不出来从哪里开始的。它(宇宙)就像一个圆,终点和起点连在一起,分不出来。”

(二)儿童哲学始于儿童生活中的困惑

儿童的哲学往往从儿童对现实生活的迷惑与困惑开始。在《哲学与幼童》一书的开始,马修斯以6岁的提姆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个孩子一边舔罐子一边忧心忡忡地问:“爸爸,我们怎么知道现在不是在做梦呢?”他爸爸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不过,他又舔了几下罐子后,用自己的逻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要是现在是做梦的话,我们就不会问这是不是梦了。”罗素曾经说过:“逻辑上讲,全部人生都是一场梦的推断并非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梦中自己创造了眼前的一切事物。”白居易也曾有过类似的思考:“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笛卡尔在他著名的《沉思》一书中描绘了他是如何对自我的存在产生质疑的。他试图说服自己就在“这里,坐在炉火边上,披着长袍,手里拿着纸。”可是他又突然想起,他经常也会梦见自己在“这里,坐在炉火边上,披着长袍,手里拿着纸”,尽管他其实躺在床上!当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后,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推断自己究竟是醒着还是睡着。最后,他通过“我思故我在”的经典论述结束了他的迷惑。由此可见,儿童对自己所处困惑的思考与结论完全可以和经典哲学家的观点相媲美。

对于儿童来说,深奥的哲学问题起源于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困惑与好奇,又通过游戏的方式和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马修斯引用了苏珊·萨克的《儿童智力发展》一书中的故事来说明儿童如何把哲学与游戏联系在一起。4岁6个月的丹尼斯试图对爸爸詹姆斯解释:一个东西可以同时既在前面,又在后面。詹姆斯不能理解,于是丹尼斯在圆桌旁边给爸爸演示:“假装我们现在绕着桌子一直走、一直走——现在你在前面,我在后面——然后我在前面,你在后面。”马修斯发现儿童的这种相对观同亚里士多德的相对逻辑思想极为相似,而且同样的想法在柏拉图的著述中也大量存在。

(三)儿童哲学始于儿童天然的质疑精神

儿童哲学还来源于儿童天然的质疑精神。马修斯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5岁的乔丹是一个地道的怀疑主义者。他对时间产生了疑问:“要是我8点上床,早上7点起来,我怎么才能知道那个短针(时针)只走了一圈呢?我是不是必须整夜盯着它?要是我有一会儿看向别的地方,没准这个短针就跑了两圈了。”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让乔丹得出一般人认为是基本常识的结论。所有观察到的现象和行为是否足够可靠,使得我们能够推论出没有观察到的结论呢?如果人们观察到太阳在过去每天都会升起,就代表它明天一定会升起么?这个孩子的疑问恰恰涉及到了哲学中的“归纳问题”。

沃尔夫(Christa Wolf)的小说《Storfall》中描写了一个6、7岁的男孩和他爸爸的对话。㈣男孩在琢磨一个在大人看来也许不是问题的常识:“浴室的门那么大,我的小眼睛怎么看得见它呢?”这位爸爸非常耐心,他认真的给儿子解释了视觉形成的原理,并在纸上画图来表示光线是如何进入眼球,形成微小的图像,然后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大脑再把它还原为正常大小的图像……但孩子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他皱着眉头问:“那我怎么确定我大脑里反应的就是浴室门真正的大小呢?”马修斯也曾提到他的儿子约翰关于视觉原理的另一个疑问。约翰问:“爸爸,为什么我用两只眼睛看见的不是两个你呢?我明明每只眼睛都可以看见你啊?”这个复杂的问题其实涉及到了光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父亲无法解释,只能说两个眼睛里的图像会在头脑里合成一个,所以人只看到一个图像,但约翰拒绝接受父亲简单化的解释,他嚷嚷着说:“我得再好好想想。等我想好了,我再告诉你!”

二、李普曼的儿童哲学观——“给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

(一)让哲学走进儿童的生活

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哲学教育家。和哲学家马修斯把儿童哲学确立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的目标不同,李普曼一直致力于提高儿童的批判思维能力,关注如何把哲学课程带人儿童的生活。

他在新泽西的蒙特克莱尔创立了儿童哲学促进机构,一直致力于哲学在儿童教育中的普及工作。几乎在马修斯出版《哲学与幼童》的同时,李普曼出版了《课堂中的哲学》。此前,在1978年他已经编著出版了《与哲学一起成长》一书,对儿童与哲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二)教育重建:让学校生活成为哲学“冒险”

在1970年之前,美国的小学里没有哲学课。“几个世纪以来,哲学一直是大学生或研究生们的专利。而今,为什么要在已经排得满满的基础教育课程中加上哲学课呢?”这是因为今天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工具价值和外在价值,而忽视了内在价值。儿童需要探究与发现,需要对意义的理解,甚至某种冒险经历——“为什么儿童的整个学校生活就不能够成为一次冒险呢?”㈣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李普曼提出了教育重建(Educational Redesign)的概念。和马修斯从哲学家的角度欣赏儿童不同,李普曼把对儿童哲学能力的欣赏直接转换为教学实践。

李普曼指出,儿童不仅希望理解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想知道它发生的目的和引起它的动机,并进行自己的推理。例如,大人试图对一个2岁的孩子说:“看,天空真美。”孩子则回答道:“很美,谁画的呀?”孩子发现人们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例如一些美丽的画。天空很美,因此它也是被画出来的。哲学始于惊奇,而“成人已经学会接受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混乱,并把它们看作理所当然的。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不再好奇事情为什么是它们现在这个样子。”也许,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停下来惊奇与思考了。而在儿童的生活中,涌现的所有事物都带给他们谜一样的感受。“为什么在水坑的表面能够看到彩虹的颜色呢?”“因为水的表面有一层油啊。”面对成人这样的回答,孩子也许不说话了,但他的困惑依然存在。为什么有油就有彩虹呢?为什么游泳池的水看起来蓝莹莹,捧在手上就变白了?为什么这个引起那个?成人并没有解决孩子的疑惑。心理学家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还把儿童称为“道德哲学家”。《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贾德也说“小孩子应该比较可能成为好哲学家。”

在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李普曼和他的同事在中小学进行了长期的哲学课程实践。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所有的哲学课都不安排在学校的第一个课时或最后一个课时进行。《混乱中的儿童——儿童的哲学体验》一书介绍了李 儿童哲学由第一视频教程网精心收集并免费提供在线观看下载,如果您觉得此视频教程对您有帮助,请把本视频链接发给您的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帮助!

评论视频儿童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