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综合 > 中国文学简史教学视频
分享至
视频播放地址列表:
中国文学史:东晋文学2(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东晋文学3(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东晋文学4(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六朝小说2(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六朝小说1(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南北朝民歌(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魏晋文学1(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魏晋文学3(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魏晋文学4(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魏晋文学5(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魏晋文学2(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魏晋文学6(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西晋文学2(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西晋文学1(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东晋文学1(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诗经一(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诗经二(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楚辞1(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楚辞2(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楚辞3(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汉代文学4(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汉代文学1(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汉代文学2(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汉代文学3(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汉代文学5(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绪论(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一(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二(台湾大学欧丽娟)

上海交大公共行政学视频教程

视频类别:社科综合

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英文)

视频类别:社科综合

刑事侦查学教程视频

视频类别:社科综合

中国文学简史教学视频

视频类别:社科综合

金正昆-社交礼仪

视频类别:社科综合

栏目:社科综合

更新:2016-03-04 15:20

简介:

众所周知,中国文学有数千年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理论批判体系。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小编为您收录这部中国文学简史教学视频将带您探索我国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文学都有各自发生、繁衍、发展的历史,也有各自的价值与成就,例如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维吾尔族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傣族的《召树屯》、彝族的叙事长诗《阿诗玛》、蒙古族的叙事诗《嘎达梅林》等,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相补充,使中国文学表现 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 ,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紧接着,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的光辉代表,就是伟大的诗人屈原。《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以创作方法而言,《国风》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汉魏六朝,出现了带有民间文学刚健清新风格 的新诗体 —— 乐府,强烈的现实感,是乐府的重要标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都是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在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渐引人注目,到汉末出现了《古诗十九首》,五言诗这种诗体便基本成熟了。七言诗的产生要晚于五言诗,它的广泛流行,大约在晋宋之际。经过齐梁间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在声律方面的充分准备 ,到唐代,近体诗进入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古体诗和近体诗全面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中,小说常被当作街谈巷议之言;戏曲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因此,小说和戏曲起步较晚,直至元、明、清才迅速发展起来,一些伟大的作家与作品相继出现,戏曲方面,如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 、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作;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也均为文学珍品。《红楼梦》更是纪念碑式作品,它把中国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并足以和世界许多知名的小说媲美 。

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在不断发展着,但却表现出异常稳定和凝固化的特点,与西方文学相比,统一性和单一性相当明显。这种特点是和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的。中国文学大部分在封建社会的小生产土壤中产生,几乎一直在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中,在重视文化思想、并对之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发展。所以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相对说来较少,大部分时间处于封闭的环境中,除了特殊的历史时期外,总的说来与宗教的关系相当疏淡。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凝重稳健的性格。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发生的重大变化,这种性格开始打破。中国古代文学的正宗诗文,到清代中叶,大都由于因袭旧艺术形式、缺乏新思想内容而走向末路。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本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弱点,文学上出现了龚自珍、黄遵宪等为代表的开明派;戊戌变法运动前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人物梁启超、黄遵宪等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主张,要求“崇白话而废文言”,号召革命的政治小说也相继产生,例如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 、曾朴的《孽海花》等,都是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的谴责小说 。与此同时,出现了以柳亚子、秋瑾为代表的一群爱国诗人 ,他们救国图存的作品,形成了近代文学中新的文学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