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民间其它
更新:2015-09-10 19:35
简介: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度。在一百多年前,这个古老的国家败落了,甚至滑向了衰亡的边缘。1921年7月1日的中国大地,一声春雷炸响,震地惊天。从此,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了新的光明。9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为中国历史写就了辉煌壮丽的篇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曲艺人不仅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而中国曲艺这一民俗艺术形态,一直与时代,为人民高歌。今天,就让我们缓缓翻开中国曲艺沧桑百年的史书,真切感受那从民间土壤中升腾而起的阵阵“国风”。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曲艺作为说唱艺术,虽有悠久的历史,却一直没有独立的艺术地位,在中华艺术发展史上,说唱艺术曾归于“宋代百戏”中,在瓦舍、勾栏(均为宋代民间演伎场地)表演;到了近代,则归于“什样杂耍”中,大多在诸如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徐家汇、天津的“三不管”、开封的相国寺等民间娱乐场地进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给已经发展成熟的众多说唱艺术一个统一而稳定的名称,统称为“曲艺”,并进入剧场进行表演。
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如戏曲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曲艺艺术的本质特征当是“以口语说唱故事”。这是曲艺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属性。因为主要的艺术手段是“口语说唱”,所以曲艺的艺术形式相对地比较简单:由一人或几人说演;或者由一人或几人演唱,辅以小型乐队(往往是三、五件乐器)伴奏。又因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所以其表演方式是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主,间以第一人称的模拟代言。这样,在舞台表演上便体现出“一人多角”、“跳出跳入”、“一人一台大戏”的特点。从而与戏曲、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的“角色扮演式表演”大异其趣,即所谓“说法中现身”与“现身中说法”之别。
现在我们常见的曲艺种类依然有很多,说的如相声、评书、评话;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东北大鼓、温州大鼓、胶东大鼓、湖北大鼓等等鼓曲;似说似唱的(亦称韵诵体)如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四川金钱板等;又说又唱的(既有无伴奏的说,又有音乐伴奏的唱)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恩施扬琴、武乡琴书、安徽琴书、贵州琴书、云南扬琴等;又说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转、十不闲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车灯、商 花鼓等。
在上古时期,诗经里的国风,约略相当于后来的民间小调、歌谣,它不仅是民间的一种艺术,也是体现民情民风的重要载体。孔子说诗可以观,意思是说通过民间的诗歌唱曲,可以探察一国一地之政治治理的得失。此非虚言。